http://www.qgtsfjxh.com


启功书法的临写与示范

作者:文阿禅  
    在众多的欣赏和学习书法的人群中,喜欢启功书法的人为数不少。

   为什么喜欢呢?简单的说就是因为它美,或者是太美了。这不足为奇。人类的爱美之心永远也不会改变。欣赏书法的人,会想着怎样才能尽情地感受美;而学习书法的人,除了想着感受美以外,还想着怎样才能创造美,创造自己中意的书法作品所表现出来的那种美。作为启功书法的爱好者,笔者也常常这样想着,而且动手做着。想得多了,动手做得多了,就有了一番临习方面的感受和想法。

   现在,我把下面这几幅启功先生书法作品的临习想法和感受写出来,和大家一起探讨。

      

    原作释文:国香不与众芳同,特立平芜蔓草丛。浓墨一池花一瓣,好当寒燠四时风。墨兰 启功

    作品赏析:这是一幅启功先生的自作诗作品,通观全篇,落笔俊朗活脱而结体庄和,行墨枯润相济而取势排宕。线条粗细变化明显,看得出在书写过程中,能任情达性,大笔挥洒,毫无拘束感。这样的用笔,使得整幅作品生动传神,有一种疏散飘逸的美感。

    临摹要点:在临摹作品时,我们要从整体上来观察原作。首先揣摩用笔的特点和运笔的方法,再考虑点画的肥瘦长短、曲直和点画排布成字的问题。单字是组成一幅作品的元素,所以,单字的优美与否直接影响整幅字的效果。这幅作品点画的粗细变化大,在书写时应注意好用笔的轻重,徐疾,用墨的枯润浓淡,如:“国”、“香”、“与”“同”、“平”、“芜”、“池”、“花”、“好”、“寒”等字。点画以露锋起笔居多,行笔要流畅劲疾而不浮滑,如:“不”、“芳”、“浓”、“蔓”、“寒”等字的撇较长,收笔不宜过快,要准确到位。其次,在此幅作品中,如“芳”、“蔓”两个字的下面部分相同,要写得有些变化,不可雷同。“芳”、“芜”、“蔓”、“草”、“丛”、“花”、“兰”的草字头要多加注意,应写得有所区别。“池”和“花”字的“竖弯钩”要写得速而稳,稳而准,往右边不可伸展太长,宜从粗细、枯润上求变化。“特”字的“牛”字旁在写竖钩和挑时要能提笔稳健挑出,长而不疲软。这些都是临摹此幅作品时,应当克服的难点。最后,还要注意章法的问题。这幅字在章法布局显得有点饱满,所以启功先生加盖了四枚印章,以打破这个格局,显露出空灵的感觉,从而使得这幅作品在章法上也颇有特色,成为一幅不可多得的佳作。这些,我们在临摹时应当很好地注意,尽可能写出原作的风貌。当然,在保持作品整体风格的前提下,我们还可以尝试改变章法来写临摩的作品。

      

    原作释文:千载荆关迹未传,依稀卷里识先贤。赏音难得龚遗叟,腕底犹飞六代烟。启功

    作品赏析:这是启功先生用自家草书笔法创作的一幅自作诗作品。全篇字字独立,笔断意连,气韵流畅,章法独特,洵为启功先生草书之精品。

临摹要点:我们临摹时,首先应通观全局,揣摩其用笔的方法和结构的特点。启功先生的草书亦如其行楷书,行笔脉络清晰,点画凝练劲爽,字字优美。这给我们临摹和学习带来很多好处。其次,在临摹的过程中,还应当着力把握住中锋用笔,同时要设法利用笔尖的弹性。点画以露锋起笔者居多,而且行笔要看似疾速,但实则要稳而准,不可任笔为形。单个字的牵丝较多,要写得细劲而有力度。字与字之间是笔断意连的,所以,前一个字的最末一笔应留蓄势以引领下一个字的起笔,这样才能把作品临摹得气韵贯通。几个较为粗重的字,如“千”、“迹”、“传”、“里”、“识”、“贤”、“音”、“难”、“叟”、“犹”要注意用墨的干湿浓淡。“载”、“识”、“底”、“代”四个字的“戈”钩,要写得俊爽有姿,富有变化,更要避免雷同。“荆”、“关”、“稀”、“卷”、“里”、“先”、“叟”、“腕”、“烟”等字的横钩或翻笔要稳健俊朗,书写时不得拖泥带水。最后,整体布局上要在字的大小、疏密、浓淡,点画之间的呼应,字与字间的顾盼,字距与行距的安排,以及题款与印章的位置上下功夫,多考虑。

总之,临摹作品要把握好整幅字的用笔特征和神韵,尽量写得婉转流畅,保持原作的大体风貌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原作释文:陆鲁望诗云,丈夫非无泪,不洒别离间,仗剑对尊酒,耻为游子颜,盖反文通之赋,如子云之反骚,惜江令少此一转。画禅室语。 启功书

    作品赏析:这是启功先生于1986年创作的一幅较为典型的行草作品。这幅作品的行距较大,草书写法的字也较多,但都写得婉转流畅,俊逸多姿,耐人寻味。

    临摹要点:我们在临摹这幅作品时,首先应在通观全篇的前提下,揣摩用一种常见的竖式条幅创作时,其每个字的重心和每一行字的中轴线的微妙变化。具体在这幅作品中要注意的是,大部分的字都欹侧取势,而且点画的方向和斜度又有较大幅度的变化,这虽然增强了作品了生动性和可欣赏性,但同时也给我们的临摹带来一定的难度。所以我们在把握用笔方法之后,还要观察这些欹侧取势的单字的点画及其斜度变化,能做到心中有数时方可下笔书写。其次,这幅字中的一些字是用的草书写法,所以我们还得对这些草书字的写法作些了解,弄清楚点画的笔顺、起止,要能清晰地展现出每个字的笔画的来龙去脉,才能把作品写得圆转流美。最后,就是在章法上要注意到这幅作品正文的字与款字大小相差不多,也没有十分明显的间隔,只是在盖落款的印章时体现出来。由于名字下面的空间太少,不便加盖印章,就盖在名字的左侧,一上一下,将名字首尾照应。这样,使整幅作品的章法到此得以完美。不过,在临摹时我们也可以尝试改变一下章法,写成一幅其它形式的作品。笔者这幅临摹作品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。

 总之,我们要表现出这幅作品单字的流转优美,整幅字的浑然神韵,以及满纸的书卷气息。

    在了解“启功行书”的笔画和结构特点后,为了使广大的“启功行书”的初学者能更好展开学习,笔者常常从启功先生的书法作品集中选取了较有代表性的作品,用毛笔进行了临摹示范,并稍作讲解,惟望对初学者有些许益处。前人成功的经验证明,临摹是学习书法最初也是最好的办法,通过临摹来训练大脑的理解能力、手的模仿能力、书写的准确程度。在临摹的过程中,我们要边临边“读”,就是说我们要一边写一边分析和比较每个字各部分笔画线条的粗、细、长、短轻、重、徐、疾及各部分的大小比例与正斜状态,墨色变化与神采。对于较难的笔画和字更要多看,反复练习,直到书写熟练为止。这样带着理解思考的去临习,才有收获。而且在日常的学习、生活和工作中,我们要逐渐把所会的字随时加以应用,这样学用结合。在开始新的练习或新一轮的练习时,还要经常复习以前练习过的字,这样养成良好的习惯,进步会快些。

    值得注意的是,我们不要拘泥于“形似”上的临摹,而要力求达到“神似”上的效果,这是对临摹的最高要求。同时,我们还可以在保持字体风格的前提下,改变章法进行临摹,为以后的创作积累经验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(文阿禅  2003年5月于广州)




文章评论
发表评论:(匿名发表无需登录,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。) 登录状态: 未登录,点击登录

         

中国启功体书法流派网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国际中国书画商贸有限公司授权/湖南第宇文化产业创建

中国启功体书法流派网 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