启功先生的绘画作品很多,但风格特点是一致的,无论山水还是花鸟,笔墨和设色均十分传统,这与儿时家庭的熏染和老师的教授有着很大的关系。
从启功先生的绘画作品看,他受明清时期的南宗山水画影响很大,画法以披麻皴为主,构图平远。总体的绘画风格还沉浸在青少年时期的家庭、师长、社会的大环境氛围之中,应该说他的绘画是真正的“文人画”。
启功先生画的朱竹不似别的画家为人祝寿时画的那般通俗和热烈,几竿朱色淡雅的修竹,斜倚于浓墨画就的瘦、透、漏的太湖石旁边,婀娜多姿。画的山水,用笔婉约,墨色淡寂,设色浅绛,构图平和。
这些绘画作品中流露出启功先生创作时的真实心境。这些画虽然很美,但美得有些无奈,有些凄苦。如果我们了解了启功先生“计幼时孤露,中年坎坷,如今渐老,幻想俱抛。半世生涯,教书卖画,不过闲吹乞食箫”,就不难读懂他的绘画艺术。
启功先生的一生可谓“苦”啊,和许多人一样经历过政治动荡以外,还饱尝了家庭痛苦。对自己好的人,活着时他无力报答,功成名就后,斯人已去。
启功先生的绘画作品有着很高的传统技法水准,但不免缺乏一些现实感,其绘画艺术成就确实不如书法艺术成就。他的“启体”书法,在每个字的点画、结构上有自己的独特风格。启功先生自己的评价是“字不如画,画不如文物鉴定”,说因为写字不像画画费事,所以他也乐意写字,因而也就写得多,影响大。这不管是启功先生的自谦还是自省,事实确如此。
启功先生的书法艺术在点画和结构上有所创新,而其绘画艺术只是以拟古为主。我们要学习的应是启功先生的创新精神。